查看原文
其他

立德树人 | 姚树洁:志存高远的经济学人 亦师亦友的模范导师

2017-10-03 立德树人的 重庆大学


中国经济在经历快速增长后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国家经济政策顶层设计要如何制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这是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姚树洁教授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


年近花甲的姚树洁教授坐姿端正,连续四个小时的采访底气十足,如果不注意他鬓角“张扬”的白发,你可能会误认为沉浸在一位滔滔不绝的青年嗓音中。2017年是姚树洁聘任重庆大学教授的第三年,在这短短的三年里,笔耕不辍的姚教授在国内外各类期刊杂志发表论文和专著30余篇(部),仅仅在国内顶尖的经济学期刊《经济研究》就发表了论文三篇,笔谈两篇。在媒体网站发表时评文章200余篇,经济学已经成为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研源于实践,更要回归实践”

1978年,姚树洁参加高考考入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现海南大学)学习植物保护学。“其实学这专业也不错,但当时觉得经济学对国家的发展更重要,影响也更直接。”姚树洁回忆说:“当时全国理工科的专业多,开设经济学专业的学校很少,学习资源相对匮乏。”然而正是凭借青年的豪迈情怀,他毅然投身于经济学领域,并通过不懈的坚持努力,使当初的愿景逐步成为现实。      

“经济和政治是分不开的,研究经济学不能只是研究经济本身,它必须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要把经济学研究与政治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和人文因素联系起来。”姚树洁说。他曾在牛津大学工作,作为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经济顾问前后到过纳米比亚、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南非、巴基斯坦、印度、泰国等20多个发展中国家工作,后来创建和担任英国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院长、孔子学院院长。这些丰富的国外经历使他对经济学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经济学家首先对经济学问题的研究要透彻,不要把经济学问题看成静态化的、简单化的、片面化的,即研究经济学应该是从历史的,全面的,综合的角度来着手,既要看到中国过去和现在的历史,也要看到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异同。真正的经济学,重要的不是具体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经济学思想。

“让科研有用,源于实践,回归实践”这是姚树洁一直以来秉持的学术思想。“学者发表论文不能只是单纯追求高的影响因子,为了数学而数学,而要有更高的目标——学以致用。”他这样总结经济学人应该有的科研品质。姚树洁认为,一个人提出来的数学模型有可能今天证明是对的,到了明天很可能就是错的。但如果今天提出一种正确的经济学思想,这种思想明天还可能是对的,后天还是对的,这就是本质的区别。对于有时候不认同他某些观点的杂志,他始终坚持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求真的执著也是他前进的动力。

“在很多人眼中,中国经济学研究不被认为是业界主流方向,研究美国、欧盟、日本的经济学才是前沿主流,才更有可能发表在顶尖的经济学杂志上。”面对这种局面,姚树洁坚定地表示:“只要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哪怕这个课题不是被看好的我也会全力以赴去做,因为做研究是一辈子的事情,你今天也许不是被重视的,说不定在十年、二十年之后你的东西就是别人最想要看到的。”


“重庆,我看好你的发展”

谈及选择重庆的原因,姚树洁表示,重庆作为中国非常有活力的经济体,在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方面很有代表性,在这里做研究更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追求的价值。“希望重庆在20年后能够成为全世界人都非常向往的大都市,也希望重庆可以成为全中国少数几个最受欢迎的经济增长中心。”这是姚树洁对重庆的愿景,而且经过他对重庆经济发展情况细致的研究,他认为这些愿景都有非常高的现实可行性。

“在国外工作生活几十年回到国内是一种挑战”姚树洁说,“国内对于回国学者要求还是很高的,在严格的量化政策下学者们的科研压力比较大。实际上一个好的学者是不用施加压力都会自觉自愿的接受这些科研任务的。”姚树洁认为, “虽然比较辛苦,我主观上是非常愿意给学生上课的,我觉得能够把自己的知识、自己在国内外的见闻传授给学生,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

放眼全国经济局势,姚树洁提出“马阵跨阱”理论:如果把中国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当作一匹匹骏马,那么,整个国家有上百匹这样的骏马,跑在前面的是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紧跟其后的是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三梯队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一大批中等城市。事实上就是鼓励快马转型升级,慢马挖掘潜力,形成慢马追快马,快马带动慢马一种富于活力的区域均衡发展态势,使我国经济发展能够顺利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魔咒。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应该在中西部建立更多的经济增长中心来拉动相对落后的中西部经济发展,最近国家发布了包括成都、西安、重庆等15个新一线城市,这些一线城市正是姚树洁16前在一篇科学论文里所提及的经济增长极。他说每一个经济增长极其实就是一个城市集群,这些城市集群形成了我国一个个经济区域发展板块,除了板块以内的广大农村、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受到拉动以外,大的城市集群还会拉动其它地区的经济增长。现在我国大力发展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和互联网+等基础建设,可以大幅度缩短城市集群之间的空间距离,大幅度降低区域之间的贸易成本,为实现城市板块之间的趋同发展,创造史无前例并且具有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等特色的发展优势。这是中国可以通过“马阵越阱”发展战略来推动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姚树洁现在会经常写书、写博客来阐述自己的最新理论,每周五还会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做半个小时的经济评论,将自己的经济思想和独到见解传递到全国、全世界。


“他是我见过最拼的老教授了”

“在我看来,如果能够把我的知识传给学生们,也许现在没有感觉,但当二三十年以后他们走到了我这一步,到那时能回想起来我当初对他们的教诲,只要其中能有一两点启发到,这就是我作为一名老师的骄傲。”姚树洁声情并茂的说。作为一名经济学老师的他,上课给学生们讲的并不只是经济学专业知识,很多时候他更愿意将自己在国外几十年的所见所闻分享给学生们,开拓学生的眼界,让大家能够客观地看待现在我们国家在世界上的位置,摆正自己的心态。他强调,我们不能一味地要和美国看齐,毕竟美国是目前最强大的国家,但这并不等于我们赶不上美国,这需要时间和耐心;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看到在非洲、亚洲等相当一部分国家对我们国家非常的崇拜;对此,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历史,看到我们昨天是怎么样的,今天又是怎么样的,要有一种客观现实性。

现在,姚树洁除了上课、做研究外,还带了5名博士生。“我给他们最大的自由,例如他们的选题,具体的研究方法等等,我只是给他们提供一种研究思想。”姚树洁说。他相信博士生是成熟的,认为博士生还是应该主要靠自己做研究,而且必须接受这种残酷的训练。“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在某一个领域里面能够有所建树,我对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他们有困难我都会尽力去帮助。”

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他也对学生充满期望与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些关心在与学生交谈时被他们反复提及。最让学生钦佩的是姚树洁身上对经济学的热情,以及对科研勤奋、敬业的态度。虽然他现在是长江学者,而且在经济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他完全没有把这些成就作为终点,而是依旧奋斗在科研一线。“很多学者到了姚老师这个年纪都会慢慢退出科研,但姚老师却是越做越深、越做越广,只要中国遇到新的经济问题他都会第一时间展开研究。而且他每天在办公室的时间比我们还久,这让我们自愧不如。”在平时,姚树洁给学生的感觉更加温文尔雅,平易近人。“在我读博士之前,每次在楼道遇姚老师,他都会给我一个微笑,这就让我感觉姚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很小,最终我读博士的时候就选择了姚老师。”姚树洁的一位博士生说到。有一次学院楼的保安腿受伤了,他看到后特地跑到办公室把红花油拿给保安,跑上跑下让人很难感觉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江学者,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都体现着姚树洁为人谦和姿态。“姚老师生活中非常节俭,大教授每天做公交车上下班,还经常见到他在菜市场砍价。”学生笑着说。

“幸福,就是你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我最大的幸福感来源于我研究的课题,提出的观点对我们的社会发展很有用。这些观点不一定非要让所有人认可,哪怕是写给自己看的,我也觉得很开心。”这就是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对自己幸福感朴素又纯粹的定义。经济学研究不仅是姚树洁的工作,还是他的兴趣所在,更是他一直在追寻的人生价值。“我不能预测明天,但我向往憧憬明天。”


来源:党委宣传部 张维庆 刘东堃

编辑:胡昕哲

推荐阅读

我爱你,中国 

军训汇演 | 我们集结完毕,整装待发!

看,这群热血而认真的萌新们 | 晚间军训光影特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